泥鳅是鱼类。泥鳅是鳅科泥鳅属小型底层鱼类,喜欢栖息在静水的底层上,对环境适应力强,生活水温10~30℃,最适水温25~27℃。泥鳅是杂食性鱼类,多在夜间出来捕获浮游生物、水生昆虫、藻类等,人工养殖时可以投入蝇蛆、鱼粉、猪血粉、蚕蛹粉、米糠、麦麸等。
一、鱼种论述
泥鳅是鱼类。泥鳅是鳅科泥鳅属小型底层鱼类,喜欢栖息在静水的底层上,常出没于湖泊、池塘、沟渠和水田底部植物碎屑丰富的淤泥表层,对环境适应力强,生活水温10~30℃,最适水温25~27℃,水温上升到30℃时潜入泥中度夏,水温低于5℃时进入泥中20~30厘米深处越冬。
二、食物习性
泥鳅是杂食性鱼类,多在夜间出来捕获浮游生物、水生昆虫、甲壳动物、水生高等植物碎屑、藻类等,有时也摄取水底腐殖质植物或者泥渣,人工养殖时可以投入蝇蛆、鱼粉、猪血粉、蚕蛹粉、米糠、麦麸、菜饼等,与其他鱼混养常常以其他鱼类吃剩的饲料为食。
三、常见种类
1、青鳅
青鳅长圆柱形,尾部侧扁,口下位为马蹄形,须5对,尾鳍圆形,鳞片细小埋在皮下,体背和背侧灰黑色并且有黑色小斑点,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,尾柄基部上有黑色大斑。
2、沙鳅
沙鳅吻长而尖,须3对,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,眼下刺分叉,末端超过眼后缘,脸颊无鳞,尾柄比较低,分布在长江中、上游水体中,生活在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,经常在底层活动。
3、黄鳅
黄鳅外形酷似泥鳅须,须5对,眼被皮膜覆盖,无眼下刺,鳞片大埋在皮下,尾柄皮褶棱发达,尾柄长度与高度约相等,尾鳍圆形,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的支流、湖泊等水体中。
4、花鳅
花鳅是淡水小型底栖鱼类,生活在河流、湖泊、小溪、池塘和稻田中,环境适应力强,耐低氧,水中溶氧下降到0.15毫克时仍可生存,中国广泛分布在云南元江以北各大水系中。
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
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
立场。

农家庭院养殖泥鳅需要准备些什么,该如何养殖
建池:要选择方向朝阳,水源可靠,环境整洁,管理方便,土质好,不渗漏的地方建池。清池消毒:一般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消毒,适当施用粪肥
2021-07-08 22:51:39

被称为“水中之参”的是什么,泥鳅主要有哪些品种
被称为水中之参的是泥鳅。泥鳅也叫鱼鳅、泥鳅鱼,在南方分布较多,在北方却不常见。常见的泥鳅品种主要有真泥鳅、大鳞副泥鳅、中华沙鳅、台
2021-09-20 09:17:11

泥鳅幼苗培育及管理技术,泥鳅幼苗前、后期培育阶段
前期培养阶段: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,水色以黄绿色为好,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豆浆进行投喂。开食后的泥鳅苗转入育苗池中培育,培育池使用前
2021-04-09 12:45:06

泥鳅养殖池的水质管理方法,泥鳅养殖场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对策
注意天气变化,控制池塘水温;加强水质控制,避免水质恶化;关注水源变化,防止污染中毒事件发生。暴雨后定期用生石灰、二氧化氯、二溴海因
2021-04-01 16:53:38

泥鳅的生活习性特点, 泥鳅的管理
泥鳅属温水性鱼类,对环境适应能力强,多栖息于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池塘、沟渠、湖泊、稻田等浅水域,通常生活在水的底层,有时喜钻入泥中,喜
2021-03-31 11:53:19

泥鳅养殖池的选择方法,水源、水质和土质都有要求
位置选择:选择日照良好、温暖通风、空气清新、交通便利、水源充足、无污染的场所。水源信息:无污染的江、河、湖、井、自来水可用于养泥鳅
2021-04-09 12:59:38

无土泥鳅养殖技术,选择晴天下午放养
养殖场地:通常选在水源充足,水质清新无污染,注排水方便,土质应选择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。放养模式:放养前做好池塘改造和消毒工作,放养
2020-06-13 16:04:47

泥鳅苗种的快速培育技术,饲养管理措施
泥鳅苗种在体长不足2厘米的前期培育阶段,需要根据水色情况,适量追肥。追肥可以使用经过发酵的猪、牛、鸡、人粪等农家肥,也可以使用磷酸
2021-03-22 08:15:18

泥鳅饲料参考配方,泥鳅吃什么食物
泥鳅饲料参考配方为豆饼粉20%、次粉6%、小麦粉12%、鱼粉26%、蚕蛹料29%、血粉3%、骨粉1%、黏合剂3%。人工调配的饲料不
2021-03-05 10:05:31